首页>专题专栏>无锡市急救中心>工作动态/公告栏

烈日下这一幕幕,真“燃”!

发布时间:2022-07-20  修改时间:2022-07-20 16:36  浏览次数:

  

连日来

  

夏日热浪席卷不断

  

高温天气持续不退

  

但有一群人

  

无惧“烤”验、坚守一线

  

他们用高温下的坚守

  

全力打通医患急救最后“一公里”

  

  烈日炎炎,一名住在中风险地区的患尿毒症的老人想拖延几天上医院透析,结果出现了胸闷气急的症状。市急救中心接到老人求助后,联系了4家医院,终于让老人得以治疗。记者7月11日从市急救中心了解到,疫情+高温,中心针对疫情下一些市民就医不方便和高温天气危重病人猛增的情况,全力以赴打通医患急救最后“一公里”。

  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张晓凡介绍,近两周中心日均接到求助电话数3000次以上,出车500多次,较日常增加250%以上。7月9日,电话数和出车数更是达到了3214次、589次,创下了中心有史以来最高纪录。同比去年7月上中旬,危重病人翻一番,这两周达到了1000多例。

  针对疫情期间120呼叫量骤增的情况,中心一方面紧急扩容急救调度席,招募志愿者和抽调行政科室人员充实调度力量,提高呼叫受理能力,从日常的6个调度席扩增到10个,另一方面挖最大潜力合理调整出车救力,分级错峰安排急救分站、急救车组值守,分站当班救护车由日常的32辆增加到最高峰时的45辆,保障市民急救需求。

  在急危重症患者和医院之间当好“摆渡车”。疫情下,急救医生出车地点不固定,需要接触不同的病人,存在感染风险大。中心医务人员根据转运病人的感染风险大小,做好不同程度防护。很多深入中高风险地区的急救医生,都要全副武装,出一趟车工作服就全湿了,往往还没干,又在抢救下一个病人。在执行急救任务过程中,也可能因为目的医院的临时不能收治或道路临时交通管控等因素,增加转运病人的难度。

  即便如此忙碌,市急救中心还是克服困难,努力让每一位患者得到最好的救治。7月11日晚上,一名中风险地区儿童晕倒后,由120急救车就近送到黄巷医院,然而急救医生发现儿童还伴有口腔外伤,黄巷医院晚上并无口腔外伤救治能力。于是,120调度台马上联系二院北院,确认可以接收后,急救车又将患儿送到市二院北院。

  市急救中心还尽力满足市民的特殊需求。如一名因呼吸衰竭已经气管插管的新生儿需要紧急送市儿童医院,市急救中心启用装有暖箱的新生儿转运车,一名主动脉夹层患者家属紧急求助送上海市中山医院,市急救中心派出加班车争分夺秒将患者送到上海。

  

  急救人员的辛苦指数换回的是一个个可能逝去的生命。据市急救中心统计,近两周,有6名患者心肺复苏获得成功,4名心梗患者及时被识别后送院接受急诊PCI手术。张晓凡表示,鉴于如今急救资源紧张、转运满负荷和不易,一些普通疾病患者尽量选择自行上医院解决,或依托社区力量送医,将有限的急救资源留给转运和抢救急危重症患者。